2008年大事记-凯发官网入口

发稿时间:2024-09-26浏览次数:12

   2008年1月6日,我系举办研究生新年联欢晚会,100余名研究生和老师参加。

   2008年1月7日,值我校建校及我系建系50周年来临之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来信祝贺;并应系主任刘万东的邀请,为我系题写系名,同时为正在筹建的赵忠尧先生塑像题名。

   2008年1月8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晓钢教授来访。

   2008年1月11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美国华盛顿大学redmond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郭后扬博士到来访。

   2008年1月13-18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德国ruhr大学物理与天文系郁明阳教授来访。

   2008年1月18日,我系2007年度考核评估结束,万树德、谢锦林、汪海、蒋一、韩良、翁惠民、孙金华、李书民、杨为民、秦敢、陈增兵、徐春凯、安琪、周永钊、金革、李雯等16人考核优秀。

   2008年1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2007年度“cj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入选者名单,共有特聘教授109人,讲座教授96人。我系杜江峰教授入选“cj特聘教授”。

   2008年1月20日,由54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7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在北京揭晓。我系潘建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成果在列。这是潘建伟团队成果继2004、2006年入选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以来再一次入选。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分别是:(1)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获得清晰月面图像;(2)研制成功特深井石油钻机;(3)癌症治疗研究获重大进展;(4)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5)发现6.32亿年前动物休眠卵化石;(6)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完成总装下线;(7)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8)发现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中完全失效;(9)建成首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10)大豆新品种创亩产371.8公斤高产纪录。

   2008年1月23-24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ur extraterrestrische physik) g. e. morfill教授、tetsuji shimizu博士和李阳芳博士一行三人来访。

   2008年1月31日,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协学术部共同组织评选的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揭晓,我系潘建伟教授等“在多光子纠缠和光学量子计算的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入选并列第二位。最终入选的新闻是(最后两项并列入选):(1)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顺利传回探测数据;(2)在多光子纠缠和光学量子计算的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3)合成出室温条件下具有超大塑性的块体金属玻璃材料;(4)找到保存在滞育卵囊中的胚胎化石和6.3亿年前的动物化石;(5)合成出具有高电氧化催化活性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6)证实casp8基因启动子的一个六核苷酸插入/缺失多态与多种癌症易感性相关;(7)揭示出多巴胺—蘑菇体环路在果蝇基于价值抉择中的调控作用;(8)发现β抑制因子-1是调节cd4 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性的关键因子;(9)证实大熊猫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10) a、在声子晶体中实现声波的双负折射;b、发现全球水循环中的溶解无机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碳汇。

   2008年1月,杨维纮教授编著的《力学与理论力学(上)》一书,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丛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1月,校学位委员会授予杨金星等114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我系蔡俊杰等22名同学获得学士学位。

   2008年1月,校学位委员会授予王雄亮等123人博士学位,何维勇等606人硕士学位。我系单卿、赵梅生、赵斌获博士学位,杨帅、王智拓、肖能超、王亮获硕士学位。

   2008年2月1日,潘建伟等在英国《nature》杂志子刊《nature-physics》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文章,报道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验。

   2008年2月4日,“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在武汉成立,我校作为成员单位参加。中心挂靠华中科技大学,成员单位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9个高校,中心将在各成员单位挂牌。由于我校在等离子体物理学科领域的独特地位,成为该中心唯一非教育部直属高校成员单位,“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我校首个教育部设立的研究机构。

   2008年2月,杜江峰入选“xsjbqwrc工程”国家级人选。在此之前,我系入选“xsjbqwrc工程”国家级人选有卢建新、潘建伟2教授。

   2008年2月,翁惠民教授退休。

   2008年3月3-4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的委托,我系举办了“日冕爆发中的射电信号与等离子体过程”、“太阳耀斑高能及动力学过程的观测与研究”2项重点项目结题评审会。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数理学部天文学处处长董国轩、物理二处处长蒲钔参加并主持会议,来自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项目承担单位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结题会。

   2008年3月5日,应物理电子学学科点邀请,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冷用斌研究员来访。

   2008年3月17日,学校授予丁子敬等572名学生2008年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我系潘凯、居永凤、杨胜军、张杰、沈奇、殷传洋、刘强、吴小蕻、叶树蓁、吴峰、肖彬、叶秋健、刘金梦、许慧明、赵小川、冯艺、张宏、覃锐、王一波、徐景科、徐大智、桑子儒、施山旭、赵克寒、高坤、李恒梅、孙昊、汪磊、蔡辉山、吴崑、高传波、陆玉凤、明瑶等33名同学在列,其中潘凯、居永凤、杨胜军、张杰、沈奇、殷传洋、刘强、吴小蕻等8位同学同时为“省双优生”。

   2008年3月25-26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dirk rischke教授访问我系,接受并担任我校客座教授。25日下午,举行了rischke教授的客座教授颁发仪式,系主任刘万东教授向rischke教授颁发了聘书。

   2008年3月28日,科技部发文,增补我系俞昌旋院士为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成员。

   2008年4月11­日-13日,由原子分子物理学科点承办的第二次“成像技术在原子分子物理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武汉数学与物理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日本东北大学的20余位专家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原子分子科学部和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原子分子实验站的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2008年4月12日,应理学院及我系的邀请,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所长、我系兼职教授李建刚研究员来校作大学生专场学术报告。报告会前举行了兼职教授受聘仪式,系主任刘万东主持,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许武颁发聘书。

   2008年4月14日,我系新引进的中科院“brjh” 彭新华教授正式报到,就职于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学科点,同时兼职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8年4月17日,李政道先生题写的系名正式启用。系名直接安装在我系系楼的主厅正面大理石墙上,字由金属构造,金色表面,布局结构与李先生原稿一致。

   2008年4月29-30日,中国科大-中科院高能所“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成立三周年学术报告会在近代物理系学术报告厅举行。根据发展需要,成立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何多慧院士任主任,成员包括安继刚院士、叶沿林教授、夏海鸿研究员、张万昌研究员、刘松强研究员、沈天健研究员、徐瑚珊研究员、苏弘研究员、盛华义研究员、吕军光研究员、陈宏芳教授、虞孝麒教授等12人。

   2008年4月,我系2008级招收研究生复试工作结束,共录取硕士研究生88名(理论物理27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6名、原子分子物理5名、等离子体物理18名、物理电子学22名),其中通过考试录取56名(理论物理20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2名、原子分子物理3名、等离子体物理10名、物理电子学11名),通过免试录取32名(理论物理6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3名、原子分子物理2名、等离子体物理9名、物理电子学12名);录取博士研究生63名(理论物理20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7名、原子分子物理5名、等离子体物理9名、物理电子学12名),其中通过考试录取7名(理论物理4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名、等离子体物理1名、物理电子学1名)(理论物理4名,粒子物理1名,等离子体1名,物理电子学1名),硕博连读及提前攻博42名(理论物理12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0名、原子分子物理4名、等离子体物理8名、物理电子学8名),直博生14名(理论物理4名、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6名、原子分子物理1名、物理电子学3名)。

   2008年5月24日,丁桂军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08年度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49篇)。丁桂军博士的学位论文题目为“强子谱理论中奇特态的研究”,指导教师闫沐霖教授。

   2008年5月,张强的博士论文入选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张强博士的学位论文题目为“多光子纠缠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指导教师潘建伟教授。

   2008年5月,张鹏飞、阮图南、朱栋培和吴强编著的《量子力学学习指导》一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6月20日,我系韩良教授、刘衍文副教授等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期刊发表文章〔prl 100, 241803 (2008)〕,介绍所完成了超对称中微子r宇称破缺e m共振态实验研究结果。这是中国物理学家在国际大型高能物理实验的合作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2008年6月26-29日,应粒子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点邀请,美国jefferson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我系客座教授陈剑平博士来访讲学。

   2008年6月30日,我系彭立谦、苏日启、张珏、刘广君、王天、李世平、潘凯、武攀等8名本科生获2008年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

   2008年7月1日,校学位委员会授予李新等438人博士学位,高平等1023人硕士学位,我系刘小桦、李中军、吴芳、甘宝霞、宋伟、陈宏伟、邹平、左芬、姚仰光、蔡辉山、黄俊、项江、陈伯伦、 郭磊、孙昊、周晓祺、李恒梅、高坤、殷传洋、曹娅、苏晓强、朱仁贵等22人获博士学位;吴小蕻、薛新霞、林成生、管勇、黄鑫、马套、谌茂、刘勤、白小燕、廖泽阳、李红梅、杜挺克、刘祥、蒋璋、陆玉凤、张明锋、朱桂妹、明瑶、张祝强、高传波、闫新龙、梁飞、吴建达、董亚林等24人获得硕士学位。

   2008年7月1日,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吴非等1731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我系马培山等149名同学获得学士学位。

   2008年7月6日,赵忠尧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在近代物理楼前举行。学校常务副校长侯建国院士主持,学校党委书记郭传杰与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生院士共同为赵忠尧先生塑像揭幕,校长朱清时院士、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张焕乔院士、赵忠尧先生女儿赵维勤女士分别代表学校、来宾和家属致辞。陈和生、叶铭汉、李惕碚、张焕乔、何多慧、俞昌旋等院士,中科院基础局局长李定、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赵志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所长李建刚,中国科大领导郭传杰、朱清时、许武、侯建国、鹿明、叶向东,赵忠尧先生的亲属,北京谱仪(bes)国际合作组年会代表,中国科大理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近代物理系的师生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揭幕仪式。赵忠尧先生塑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家赵萌、周尚仪夫妇创作,李政道先生题名。胸像为青铜铸造,基座及身后丰碑用浅色石材雕刻而成,层层纹理如年轮,寓意赵先生一生潜心科学的丰厚积淀;丰碑下部镌刻赵先生所建的中国第一台静电加速器浮雕,上部镌刻其回顾一生的精辟话语。

   2008年7月6日,“中国科大赵忠尧奖学金”签字仪式在近代物理楼举行。赵忠尧先生亲属赵维勤夫妇、赵维仁夫妇遵照赵忠尧先生的生前意愿,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中国科大赵忠尧奖学金”, 奖励近代物理系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科在校高年级学生。

   2008年7月6-8日,由我系“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承办的北京谱仪(bes)国际合作组2008年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华中师大、辽宁大学、辽宁师大、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美国夏威夷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英国剑桥大学、俄罗斯国家原子能研究院、德国吉森大学等国内外10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2008年7月9日,学校举行了客座教授受聘仪式,聘请我系校友、美国perdue大学副教授王福强博士为我系客座教授。

   2008年7月9-12日,我系组织举办“量子色动力学相变与重离子碰撞物理”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外10个研究机构和国内18个研究单位的会议代表130余人与会。

   2008年7月12-23日,我系中科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组织举办2008年度“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暑期学校由美国加州大学irven分校陈骝教授和西南物理研究院石秉仁研究员担任共同主席,近代物理系主任刘万东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设定课程围绕“托卡马克基础物理”、“宏观托卡马克”两个主题,暑期学校共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华人专家11人担任教员,历时二周,共授课40学时。暑期学校共招收学员130人,来自国内18个高校及研究所。

   2008年7月18-21日,我系1977级(774)校友30余人集体返校,纪念入学30周年。

   2008年7月25日,我系引进的中科院“brjih” 陈凯教授正式报到,就职于原子分子物理学科点,同时兼职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9年7月,秦敢副教授等编著的《力学与理论力学(下)》,周子舫教授等编著的《热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上、下)》,朱栋培教授、陈宏芳教授、石名俊副教授等编著的《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上、下)》,叶邦角教授参与编著的《电磁学与电动力学(上)》等书,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丛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8月8日,我系潘建伟教授以科学家的身份,作为一名“联想奥运火炬手”参加了北京的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2008年8月8日,杜江峰教授等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期刊发表文章〔prl 101, 060403 (2008)〕,报道了通过控制磁场中的核自旋的演化,首次在实验上表明了量子力学中绝热定理成立条件的非充分必要性。

   2008年8月22日,杜江峰教授荣获第九届“安徽青年科技奖”。

   2008年8月27-30日,我系1963级二班(6342班)校友近20人聚会学校,纪念入学45周年。

   2008年8月28日,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在等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量子中继器实验实现”文章,报道了最新的研究成果〔nature, doi: 10.1038/nature07241〕。他们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该成果完美地实现了长程量子通信中亟需的“量子中继器”,向未来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8年8月29日,郁司夏教授等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期刊发表文章〔prl 101, 090501 (2008)〕,首次给出了不可加性的量子纠错编码。

   2008年9月1日,我系1964级汤克云校友撰写藏头贺诗,并制作成匾,恭贺母校五十华诞。诗文如下:“中南海令沫若行,国立桥津攻弹星。科教理实共交融,技臻精湛求创新。大师云集严华钱,学贯唐洋百家鸣。五夏植根玉泉水,十冬冰雪梅又馨。年攀高峰岁有歌,庆典更激我豪情。”

   2008年9月2日,中国科学院“磁约束聚变理论中心”挂牌成立,这是我系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的非法人研究机构,我系王少杰教授任中心主任。

   2008年9月8日,孙勇杰博士到校报到,孙勇杰作为博士后留校,受聘为讲师岗位,任职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点。

   2008年9月8日,国家863课题“深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副课题长、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吴超一行4人来我系检查“863”项目子课题工作进展,对我系快电子学实验室在自主研发石油勘探设备方面所取得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7年9月8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我系新聘任的客座教授、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虞清泉来我系访问,其间,学校举行了简短的客座教授受聘仪式。

   2008年9月9日,学校隆重举行纪念建校五十周年教职工表彰大会,颁发“孺子牛特殊贡献奖”,并表彰在校工作40年及以上教职工。学校授予包忠谋等11位同志“孺子牛特殊贡献奖”,我系梅镇岳先生、杨衍明先生位列其中,其他9位为:包忠谋、卢岗峰、史济怀、李佩、杨承宗、辛厚文、郁文、常庚哲、龚昇。

   2008年9月10日,我系将丁肇中先生1992年赠与高能物理实验室的价值140万美元的两套vax750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转交校史馆布展保存,以纪念丁肇中先生对我校高能物理学科人才培养的贡献。

   2008年9月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今年申请项目批准名单,我系共有2个重点基金项目、18个面上基金项目获得通过,总批准经费达1107万元。两项重点基金“基于掺杂富勒烯的固态量子计算”、“慢正电子束技术发展及薄膜材料基础研究”的主持人分别为杜江峰教授和叶邦角教授。18项面上基金的申请人分别是朱林繁、陈凯、陈增兵、马文淦、赵政国、韩良、张子平、马锦秀、王少杰、李定、俞昌旋、王晓方(以上为教授)、刘乃乐、李书民、刘树彬(以上为副教授)、赵明、张一飞、孙勇杰(以上为博士后)。

   2007年9月17日,学校隆重举行第三届“困学守望”教学奖颁奖大会。我系陈宏芳教授荣获“困学守望”终身成就奖,杨维纮教授荣获“困学守望”杰出教学奖,朱界杰副教授、石名俊副教授、徐春凯博士荣获“困学守望”优秀教学奖。

   2008年9月18-19日,中科院基础局在我系召开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专家评审会,对我系联合校内外其他单位申请的“等离子体湍流与磁场重联过程研究”、“快电子学领域中若干前沿技术研究” 二个项目进行评审。

   2008年9月19日,我系在明珠索菲特酒店,举行盛大的招待晚会,庆祝学校建校50周年。我系全体返校校友、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曾在我系工作的在校人员300余人参加了聚会。系主任刘万东主持聚会并致辞,5801校友代表郑志鹏、王迪校友,624校友代表纪世瀛校友,644-654校友代表汤克云校友,744校友代表吕敬华校友,874校友代表浦占峰校友,90级以后的校友代表杨俊峰校友,以及教师代表徐克尊教授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008年9月19日,“等离子体物理前沿学术研讨会”暨“等离子体物理专业校友座谈会”在近代物理楼举行,来自海内外校友和等离子体学科点的教员及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商学科专业未来发展大计。

   2008年9月20日,我系举办了校庆50周年校友座谈会,近80位我系返校校友参加。

   2008年9月20日,我系58级校友、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校庆期间,即兴赋诗一首留念:“六三毕业后,老来一相逢。握手疑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路程异,共恋同学情。明日分南北,六十再校庆。”

   2008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数理组)一行10人对我校和高能所联合申报的院重点实验室“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科大部)”进行了现场评估。专家组结合在北京现场考察该实验室高能所部的结果,给出了总体评估意见,认为“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已具备了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的条件。

   2009年9月,徐克尊、陈向军、陈宏芳教授编著的《近代物理学》一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系列,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9月,2008年新生入学,我系共招收博士63名、硕士88名、代培研究生59名,共计210人。2006级理学院物理类本科生中共有156人进入我系5个学科方向学习,其中理论物理专业26人,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38人,原子分子专业24人,等离子体专业38人,物理电子学专业28人。2008年理学院共招物理类本科生223名。

   2008年10月5-7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邀请,美国加州大学尔文分校(uc irvine)物理与天文系roger mcwilliam教授来访。

   2008年10月16日,学校举行首届“平凡基金—杰出教育奖”颁奖仪式,授予向守平等12位同志“平凡基金—杰出教育奖”,我系安琪教授位列其中。

   2008年10月17-19日,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探测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系召开,来自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我系3个单位的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2008年11月4-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核学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我系李定教授(安徽省核学会理事长)当选为中国核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安琪教授(中国核学会核探测器与核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和叶邦角教授(安徽省核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分别当选为中国核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叶邦角教授还荣获中国核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荣誉。我校何多慧院士也当选为常务理事。

   2008年11月7日,我系韩良教授、刘衍文副教授等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期刊发表文章〔prl 101, 191801 (2008)〕,报道了在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tevatron对撞机上,完成的d0实验正负电子电荷前后不对称与弱混合角的精确测量。

   2008年11月12日,学校发布校人字〔2008〕152号文件,公布了校岗位聘任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新聘任岗位者名单。学校新聘任正高级岗位者22名、副高级岗位者35名,我系朱林繁被聘为教授,邵明、刘乃乐被聘为副教授。文件规定,此次聘任岗位的就职时间从2007年12月31日算起。

   2008年11月17日,我系2009年免试推荐研究生工作结束,共推荐2005级本科生53名。30名同学志愿在本系就读,7名同学志愿在本校其他单位就读,16名同学志愿到校外研究机构(高能物理所、等离子体物理所、上海光机所、上海技物所、武汉数学物理所、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xbhjs研究所)就读。

   2008年11月20日,2008年度宝钢教育奖评选结果揭晓,我系井思聪教授等4名我校教员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8年11月19-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二处蒲钔处长专程访问我校及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针对重大项目“托卡马克高约束模物理机制研究”立项建议的完善召集了相关专家讨论,我系俞昌旋院士、刘万东教授参加了讨论会。20日,蒲钔处长应邀在我系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整体情况及物理二处的工作思路,我系及相关学科的教员30余人听取了报告。

   2008年11月28日,杜江峰、彭新华教授等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期刊发表文章〔prl 101, 220405 (2008)〕,首次提出了基于绝热量子计算的质因子分解算法,并成功地在实验中用该算法实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数字分解。

   2008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俞昌旋院士、徐至展院士、李定教授、郑志坚研究员、万元熙研究员、王龙研究员、黄光力研究员、刘万东教授、胡友秋教授,会议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俞昌旋院士主持,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及校科技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2008年12月1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联合颁发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共有100名青少年受到表彰,我系2004级直博生周涛位列其中。

   2008年12月2日,孔伟博士到校报到,孔伟作为博士后留校,受聘为讲师岗位,任职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点。

   2008年12月2日,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范维廉(william frei),瑞士联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左岚(lan zuo gillet)博士一行5人访问了我系理论物理学科点及粒子与核物理学科点。

   2008年12月2日,中科院公布首届院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共评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0项,我系孙腊珍、宋克柱、叶邦角与外系张增明、许立新合作完成的“物理类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建设与实践”成果荣获二等奖。

   2008年12月3日,2008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增选揭晓,我系1977级校友陈剑平、谢心澄同时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至此,我系校友中,共有5人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其他3位是:周冰(774校友,2001年当选)、张曙丰(804校友, 2005年当选)、付国勇(794校友,2006年当选)。

   2008年12月8日,应“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的邀请,高能物理研究所曹臻研究员等人来访。

   2008年12月9日,学校发校人字〔2008〕165号文件,公布调整学校部分机构,决定撤消理学院,数学系调整为学校直属系,成立物理学院。根据学校文件,近代物理系将成为新成立的物理学院一部分。

   2008年12月15日,我系引进的中科院“brjh” 邓友金教授正式报到,就职于理论物理学科点。

   2008年12月16-17日,应我系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邀请,国际知名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及毫米波专家,美国加加州大学davis分校n.c.luhmann, jr. 教授来访,同时顺访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

   2008年12月18日,学校发校人字〔2008〕190号文件,决定成立核科学技术学院。该学院将依托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由学校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建立。

   2008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科发计字〔2008〕318号”文件,决定新成立6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我系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共有的“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实验室顺利位列其中,这是我系拥有的第二个院重点实验室。

   2008年12月22日,鄢文标博士到校报到,鄢文标自德国引进,受聘为副教授岗位,任职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点。

   2008年12月22日,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以“the best of 2008”为题发布了该学会评选的2008年度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我系潘建伟教授小组的研究成果“量子中继器的实验实现”榜上有名。此次入选的有“从人体活动获得能源”、“铁基超导体的发现”、“石墨烯材料的特殊性能”、“量子计算的新进展”、“暗物质的探测”、“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启动”等12个方面的重大研究进展。

   2008年12月23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第44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金获得者名单,我系在站博士后兰涛、郭磊2人获得一等资助,蔡辉山、邓建、吕龑等3人获二等资助。

   2008年12月24日,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39人组成,侯建国任主任委员,李曙光任副主任委员。我系俞昌旋、赵政国、潘建伟、周先意四位教授担任委员。

2008年12月25日,翁惠民教授被授予近代物理系“突出贡献奖”。

   2008年12月31日,全系在职、离退休教职工100余人金科大酒店聚会,辞旧迎新,同时举行2008年度“近代物理系杰出成就奖”、“近代物理系突出贡献奖”颁发仪式。

   2008年12月,到年底,我系共有在编固定人员99人,其中教授48人(博士生导师46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13人,其他中级及以下人员16人。另有返聘博士生导师1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4人,在站博士后17人。教师中有6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中科院院士1名,cj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中科院brjh13人,教育部xsjyxrc4人。

   2008年12月,我系共有在读学生671人,其中本科生(2005-2006级)28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06-2008级)216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006-2008级)169人。

   2008年12月,我系2008年度有到款的科研项目共110项,总科研经费为5614.57 万元(不包括校内基金)。共有57名教员主持项目,潘建伟教授(2300万元)、李定教授(361.97万)、杜江峰教授(345.1万元)、陈增兵教授(256.6万元)、安琪教授(190.6万元)、俞昌旋教授(181.9万元)、杨涛教授(175万元)、叶邦角教授(165.2万元)、王少杰教授(164万元)、陈向军教授(160.8万元)、汪秉宏教授(100.5万元)、武杰博士(100万元)等12人主持的项目年度到校经费超过100万元。按学科点统计,原子分子物理20项3042.8万元,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35项915.39万元,等离子体物理20项897.47万元,物理电子学21 项497.9万元,理论物理14项261.02万元。按项目来源统计,中科院项目14项246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项1599.9万元,国家863/973项目9项980.79万元,横向合作项目11项294.88万元,国防军工项目2项205万元,大科学工程项目5项45万元,其他省部委项目10项23万元。

   2008年12月,2007-2008学年,我系共有65名教员(其中退休返聘教员7名)承担了本科生基础课程87门,总授课学时6100; 36名教员(其中退休返聘教员5名)承担了研究生课程41门,总授课学时3100。

   2008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我系2007年度发表的第一单位科学研究论文共202篇,其中《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文章5篇(不包括非第一单位合作论文5篇),sci、ei收录论文135篇。2008年发表《nature》、《nature physics》文章各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文章8篇,其中第一单位文章4篇、第二单位论文2篇、高能物理国际合作(我系作者为主要作者)论文2篇。

   2008年底,在任的系行政、学术机构主要负责人如下:系主任、教授委员会主任刘万东教授,教授委员会副主任陈向军教授、安琪教授、完绍龙教授,总支书记陈向军教授,理论物理教授分委员会主任汪秉宏教授、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教授分委员会主任马文淦教授、等离子体物理教授分委员会主任李定教授、原子分子物理教授分委员会主任杨涛教授、物理电子学教授分委员会主任金革教授。中科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定教授,安徽省高校物理电子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安琪教授。 


网站地图